一般短線看60分鐘線比較好
中短線一般就看
日線和周線
長線一般看周線月線
指標的選擇
一般是多個指標綜合來看
單獨看的風險極大
98%都要虧的
一般RSI
CCI
控籌線
主力軌跡線
這些都是需要看的
KDJ個人覺得看的意義已經很小了
每個級別的波段一般對應20根線體(有一些誤差但是不會大),比如5分鐘K線上的波段,20根線體就是120分鐘,大約是2小時左右,也就是你關注5分鐘線,那么它主導的都是2小時以內的,屬于超短線,只能半倉做T。
我建議你關注30分鐘線,30分鐘級別的反彈一般能維持2天半,適合中短線操作。
遇到30分鐘K線看不清楚的時候,切換到15和60,一起作為參照。
現在日K線因為股指的關系有些失真,周線上你看不到任何希望。
60
廢話,當然是30分鐘好。理由很簡單,60分往上,但30分不一定往上,所以,你等不及30分先下后上,就好比 一個領導帶著大家往右走,但大家是聽副領導的直接指揮,所以,跟著副領導,更直接,更快捷。但前提是一定要大方向滿足最高領導的。
總結:30分更敏感,更直接,60分更穩重!
判斷不了 K線沒這種功能 你要先用大環境 消息面 技術面 籌碼面判斷未來幾天大盤是漲是跌
然后再從大盤來研判個股
比如周五的低量出現,是買盤賣盤同時縮手造成的
多方吃不準前一天歐洲QE超預期后歐美高開低走的后續影響以及下周美國FED加息的影響不敢買
而空方也吃不準歐美的之后表現 或者周末出什么利好 所以不敢賣
那么這樣的情況下 只要稍微有一點買盤 指數就會上漲反彈
周五晚間,歐美股市和A50股指qh都高開高走,也給下周一二的反彈提供了良好環境
但是如果這2天反彈 成交量無法超過周均量 季度均量 就代表市場資金跟進意愿不足
那么回測2638的幾率就高了 而個股 自然是隨大盤的
這些東西 都不是K線能夠研判的
三日,五日,十日均線分別是三天,五天,十天的平均收盤價。主要是給股市的一個短線趨勢。
股票每天都會有4個價格——開盤價格——收盤價格——最高價格——最低價格,這四個價格組成一根日K線。以每天的前九天和當天共十天的收盤價取算術平均值,再以若干天的這種算術平均值而連結的曲線就是十日均線。
同樣,有十分鐘均線、十小時均線、還有以周、月、年等不同的時間單位作成的各種均線。通常10個時間單位的均線統稱為10均線。20均線就是20個時間單位的均線,其它都是同樣的意思。以上是常見的做法。還有人取每天的平均價,還有的取均權平均值等等,做法不一。K線圖中常標以MA5、MA10等等。以前,都是自己計算而繪制的,現在,所有的技術分析軟件中都可以在某一時間周期的K線圖中找到相對應的均線。由于均線對股價趨勢有一定的比照作用,所以,它對于技術分析相當重要。一般以日線MA5、MA10分析短期走勢,以MA30、MA60分析中期走勢,以M125和M250分析中長期走勢。而以5—30分鐘K線做短線操作,以周、月、年K線中的均線走向分析長期走向。